芭蕾与古典乐的美妙协奏:港芭双制作11月沪上绽放

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 2025-11-10 16:43:33

当足尖的轻盈遇上琴弦的震颤,当舞台的叙事融入乐章的情感,一场关于芭蕾与古典乐的深度对话即将在黄浦江畔上演。今年11月,香港芭蕾舞团将在前滩31演艺中心,用《布兰诗歌》的磅礴与《最后的歌》的凄美,为上海市民带来一场直达心灵的艺术抚慰。

图片1.jpg

音乐与舞蹈的水乳交融,打造多维感官享受

对于许多古典乐迷而言,《布兰诗歌》的开场合唱《哦,命运》早已深入人心,而其完整的合唱与管弦乐版本在现场带来的震撼,将是音频无法比拟的。香港管弦乐团在驻团指挥廖国敏的带领下,将淋漓尽致地展现奥尔夫音乐中的原始力量与节奏感,而百人合唱团的加入,更是将这种听觉冲击力推向顶峰。舞蹈与音乐在此不再是伴奏与主体的关系,而是共同叙事的平等伙伴。

《最后的歌》则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音乐世界。编舞家胡颂威精选了巴赫的经文歌、协奏曲与组曲,并采用了指挥家史托歌夫斯基改编的弦乐版本,使得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焕发出纯净而忧郁的浪漫情调。港乐乐团首席王敬和首席大提琴鲍力卓的匠心独奏,与舞者们的肢体交相辉映,仿佛夜莺的歌唱,丝丝入扣,直击人心。这两部作品,一动一静,一放一收,为观众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对比强烈的音乐体验。

幕后精英的匠心凝聚,讲述有温度的艺术故事

每一部成功的舞台作品背后,都离不开艺术家们的深度思考与匠心独运。艺术总监卫承天不仅是管理者,更是创作者,他通过《奥兰多》的跨性别叙事,为古老的《布兰诗歌》注入了关于身份、时间与爱情的现代思考,使得这部中世纪的诗篇与当代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。他的编舞,让音乐中抽象的戏剧张力,找到了具体而动人的故事载体。

编舞家胡颂威则更像一位诗人,他用身体语言重新诠释了王尔德的童话。他坦言,《最后的歌》探讨的是“遥不可及的理想与欲望”。在他的设计中,夜莺不再是童话里为爱情牺牲的单一符号,而是升华代表了所有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、启迪与对“美”的无悔追求。这种解读,使得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童话复述,成为一部献给所有创造者的抒情诗。

艺术普及的亲民姿态,润泽都市文化生活

高水平的艺术演出不仅是城市文化的名片,更应是市民可感、可及的精神食粮。据悉,此次演出门票已通过大麦网、猫眼、“艺荟101”及“前滩31微票务”等多个线上线下平台公开发售,便捷的购票渠道和多元的票价设置,旨在吸引更广泛的市民群体走进剧场,让高雅艺术不再遥不可及。

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,此次演出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市民的秋季文化生活。它让观众在忙碌的都市节奏中,得以暂缓脚步,在一场融合了文学、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性艺术体验中,获得精神的滋养与审美的提升,这正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,其文化惠民政策的生动体现。


推荐阅读: